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科研>> 师训平台
“国培计划”2017年10月江苏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7-10-18】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地理组  曾丽珊

 “教师课堂提问指向不明确的数量占13.2%,教师问学生答的比例占41.18%,补问、追问比较少。”“学生讨论时间不够,教师讲学生听的比例占21.57%,学生质疑的比例为零,多数情况下为教师自问自答。”

让人心服口服的这些判断,并不是来自专家、教研员之口,而是一个“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这个平台通过嵌入课堂观察量表,利用手机、PAD、电脑等移动终端,以行为编码方式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经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直接为课堂评估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从而让课堂诊断更科学。

“以前听评课,大多是几个人拿着纸和笔,听一听、说一说,在评课表上划几个勾,最后提几点意见。这种经验主义的听评课方式,在智能互联网浪潮冲击下必将面临一场革命,课堂观察走进大数据时代势在必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雪梅说,而这个课堂观察平台就是她主持的《“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成果的支撑性研究工具。它是为数不多的与教学评价有关的成果,在“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建立数字化评价平台,破解“唯分数论”的瓶颈,正是每一个教育人都渴望的。评价是导向,评价是指挥棒,好的评价让教师变得更好。

传统的听评课,每次都拿着一个本,听听记记,然后开个短会,给授课教师提建议,至于教师是否听进去了,改进了没有,完全不能把握。更重要的是,有的教师并不服气。“能不能把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用电脑代替传统的笔记本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2009年,朱雪梅及其团队正式提出“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几经周折,2014年初,作为课题的支撑性评价工具,课堂观察平台正式投入实验。

为什么用课堂观察平台代替传统的听课记录,这样能真实记录和保存课堂教学的多元信息,进而为课堂教学效果评测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登录课堂观察平台,发现平台设计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用电脑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那么简单,更确切地说,它克服了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提供了一整套课堂观察量表及教学行为标准。

10月10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一场课堂观察培训活动正在举行。

潘竹娟老师介绍了课堂观察系统的具体项目,即专业表达行为观察、媒体应用行为观察、师生交往行为观察、课堂提问行为观察、学生探究行为观察、田野式观察记录,并现场示范,具体介绍了如何运用软件平台的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教师现场登录个人账号,实践运用各种课堂观察模块。

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课堂观察平台不仅包括现场观课,还特别设置了课前会议、课后会议两个步骤,前者确定观察主题,通过后台生成观察量表,后者则依据行为标准,根据可视化观察结果交互研讨,甚至评课会议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平台的论坛上继续发表建议。每次观察,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几个主题,可以同地进行,也可以跨越地域。换言之,只要联上网络,登录平台,课堂观察就可以克服传统听评课受时空限制的问题,克服传统听评课无科学论据的问题,克服传统听评课主体单一的问题,真正使课堂评估从经验走向科学。

潘竹娟提起课堂观察平台,特别有感触:“平台动态生成的各种图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课堂,教师哪些行为有偏差,哪些行为需要改进,所有的数据一清二楚,这个平台真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邗江中学正在运用课堂观察系统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循环跟进式”行动研究,即某阶段以一名教师的课堂为课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上课—听课—观察—改进—重新设计—上课等步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第一轮研究完所有教师的课后,再循环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研究。这样,不仅能使被研究者有效矫正教学行为的偏差,也积累了许多资料,为此后我们研究课堂提供了大量数据,这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潘竹娟说。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曾经这样说。朱雪梅用数据证明斯皮尔伯格的话是如此“正确”,“几年间,仅扬州市地理学科就有6名教师成长为正高级教师”。

更重要的是,平台对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用扬州第一中学副校长吴春燕的话说,“技术倒逼教学行为改变”。

“年轻教师登录平台后,会发现仅提问就有多种形式,是判断型、描述型,还是归纳型、论证型,而教师的解答方式,也有打断、追问、直接评判、组织评议等多种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导向,引导教师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吴春燕告诉记者。

“有时,观察数据显示一些教师课堂提问指向性不明确,问题的思考性不强,补问、追问比较少。课堂上即使有学生在争论,也是为了顾全面子。”潘竹娟为此组织教研组就课堂评价行为进行专题研讨,对研究课例进行比较,让执教者自己体会其中的高下优劣,从而改变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简单粗暴、随心随意的现象。

当课堂观察迈进数字化时代,朱雪梅又将互联网与校本教研评估工作连接起来,开发了“多元交互式”校本教研评估平台,她说要“改变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只‘研’不‘评’的现状,探寻教育评估手段从经验迈向数字化的路径”。

虽然传统评价观念根深蒂固,但我们始终相信,互联网技术正在撬动教育评价的变革,一场数字化革命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