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科研>> 师训平台
2014年第三季度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4-11-24】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莆田二中 政治组 黄志萍

在炎炎夏日里我来福州教育学院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时间是726号至30号,这次培训是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高级职称教师专项培训。这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

培训中,专家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中特别是关于如何提高研究型课题和研究性教学方式进行了专题讲座,对教学第一线的高级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一周的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培训是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通过培训,让我茅塞顿开。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同行。我们的课堂变革与学校变革,都与社会变革血脉相连。通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组  肖美红

    任教几十年来,经历的培训也不少,可惟独这次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高级职称教师专项培训(英语暑期1)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只是短短几天,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作为一名老教师,要学会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打破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建立起全新的知识结构。

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 科学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他们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 ,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高级教师专项培训心得体会

地理组   林秀清     2014-11-22

__2014___11_____12_日至__11_____18_日,我参加了全省高级教师培训。通过___7____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次中学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基于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年轻教师富予创新的微视频教学示范课,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评价,课题研究申报书的撰写要求,论文写作等内容。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课题研究的素材来自文献资料、谈话记录、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学生作业、观察记录等与课题有关的材料,都进行收集。事实材料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检索、记录而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获得的数据资料。资料收集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资料搜集、数据采集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二是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三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教师论文写作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教师论文写作水平是学校骨干教研人员的重要任务,我们根据近年来我校的工作实际和自身的实践体会,试对如何提高教师论文写作水平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正确认识教师论文写作的重要意义;教师论文写作是近年学校炒得比较热的话题,一方面是科研兴校的大环境所致,一方面是评职称的硬件规定所致,但对教师论文写作的认识众说纷纭,颇多微辞,有的甚至认为作为一线教师没必要写论文,我们以为这是一种偏激,写作必须走出三个误区,认清三个意义。 

1、走出三个误区。一是职称误区。现在有不少教师认为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评职称前挑灯夜战,笔耕不辍,评上职称后则掷笔弃墨、偃旗息鼓。其实,评职称看论文的本意是为了看一个教师的教研水平,如果僵化到写论文仅仅是为了评职称的地步,容易产生诸多弊端,现在有个另教师花钱自费发表论文,请人代笔发表论文,完全陷入职称误区,只有走出这个误区才能真正的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实现以写促教。二是名利误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认为写论文是不务正业,追名逐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写论文是推销自己、提高自己、参与交流、学习别人的重要手段。据我们个人的体会,写论文能够促进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反思,更好的搞好业务工作,不但不是不务正业,而且应是大务正业。至于随之而来的名与利,那是微乎其微的附属物,写论文的主要收获是自身的内在增值。三是业余误区。有些教师也认为教师应当写论文,但只是一种业余工作,有空就写没空就可不写。我们认为写论文不应是教师的业余工作,而应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当然不是说可以不备课、不上课、不看作业,整天趴在那儿写,我们的意思说应当在日常工作随时把所思所感记录整理,连缀成文,日积月累,把写论文当做一种日常总结自己、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教促写、以写促教的良性循环。如果把论文写作当做一种业余,为论文而论文,割裂教与写的关系,那不但写不出好论文也不利更好搞好日常教学工作。总之,教师要走出对论文写作的三个误区,从内心深深正确认识论文写作,体会论文写作的重要意义,为论文写作奠定正确的心理基础,才能为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创造一个内因条件。 

2、认清三个意义。其实,教师搞好论文写作可取得多边综合效益。一是有利于学习别人,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下笔如有神”的前提是“读书破万卷”教师要想有东西可写,从事论文写作,就必须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多看教育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站在教育科研的前沿,体会论文写作技巧,通过以写促读,更多的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学到手。二是有利于提高自己。写论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总结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设想、自己展望的过程,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在写论文中经常会想到自己阅读过的观点,自己实践中的想法,有时甚至写出以前从未想到过的东西,写完一篇论文,整篇浏览,往往有一种提高一大截的感觉,因此,我们以为写论文如同创造一个东西,东西的质量不必说,单是创造过程本身就是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一个训练、提高。三是有利于改进教学。我们以为写论文不但不会影响教学,反而有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据我们个人体会,要想写好的论文,必须写自己熟悉的领域,写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研究探索,这样写作的过程就成了一种研究教学工作的过程,个人经常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新发现新问题,不断通过写作提炼、升华,在实际工作中又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实践,这样,反反复复,自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禅益。当然,教师从事论文写作还有利于个人积累资料,有利于浓化学校的学术氛围等,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的去认识,发掘论文写作的意义,从意义的角度开拓论文的写作领域,使之产生多边效益、辐射功能。 

二、精心营造论文写作的学校氛围;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师论文写作水平,必须精心营造一个论文写作的学校氛围,使写论文,谈论文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成为学校提高教师综合从教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通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师最基本的素养。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专家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还可以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很好地素材。

高中地理暑期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本人参加了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高级职称教师专项培训,此次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认真观看了视频讲座,学习了文本资料,参加了在线研讨,学习了学员的优秀作业,完成了专题作业,对一些文章进行了评论,和专家、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总体感觉受益匪浅。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通过参加这次地理专项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其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能力和品质,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

    二、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填鸭式”、“满堂灌”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同学们学到知识但不会学习。与之相反,启发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老师只是把学生领入知识的大门。学不学和怎样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通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在这次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每一期班级简报。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大量的视频片断,很符合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与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转变了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我要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教学生活中。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既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让自己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地理组   林少许

2014.7.

                      暑期培训心得

                               莆田二中化学组  王碧兰

   暑假参加福建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化学学科第一期培训,主要内容有:

一、张贤金老师《从经验走向研究——例谈核心期刊论文的写作》,指导我们利用福建省教育学院的网络平台中数字化图书馆,为我们提供基础教育馆藏图书目录、期刊数据、电子图书等。指导我们检索重要文献的、核心期刊,在教学中如何从经验走向研究,撰写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二、胡志刚教授《中学教师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的讲座,让我们懂得微课研究的主要特点、意义,指导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追求个性特色,体现自己的教育主张。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提炼出微课题——预设目标(即期待什么结果)——设计步骤——主题阅读(查找)——研究实施(应用、例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及成果)。让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化平庸为神奇,化渺小为伟大,产生个人影响力,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微课题“内容微”“理论微”“成本微”“观察微”,“小、活、实、时、短、平、快”。微课题研究的主要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的问题;2、从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从教育改革反映的实际问题出发;4、不同学科交叉所产生的问题;5、从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分析提出的问题。

三、王云生教授的讲座《作业的选编设计和布置》。作业是某个学习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练习。作业与学习诊断测试所使用的试题,能发挥收集教学反馈信息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

作业和要求应该与该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相适应。作业要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作业要具有一定挑战性,能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良好的作业应充满活力和乐趣,应给学生带来学习成功的喜悦。作业中的练习题对测评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的作用并不亚于试题。作业习题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建构知识系统和知识网络。这是提高应试能力的根本。解答练习题,也能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不能认为只有以各类试题或模拟试题做练习才能提高应试解题能力。某些流行的模拟考试试题、预测试题,重视在形式上模仿真实的考试试卷,追求题型、题量、难度、区分度、完成时间的雷同,难以顾及作业、练习功能的发挥。用超越学生实际水平的试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反复操练,替代多样性的作业,只能对学习效果产生负作用。

    优秀的作业习题的特点: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关化学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多样的化学方法学习,诸如,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运用模型、数学方法和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或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想我们在设置作业习题时,要尽量做到:

1、具有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解释、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社会责任感;能帮助学生从题目的情景中获取有用信息,整合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2、有利于提高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化学实验手段、利用模型化的方法、数学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和论证等逻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开放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问题的答案有开放性,不唯一,能提高思维的发散性,有利于个性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认知水平解答。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的水平和个性特征。

4、密切联系化学实验。用实验作为试题情景,或是实验习题、课外实验作业。注重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现象描述和解释,实验探究能力的练习。能结合课内外的实验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