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莆田二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13周评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3-05-22】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地理评课稿<<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授课者:郭春梅        评课者:林秀清

从教材处理上看,整体性的表现方面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清晰,且知识关联性、逻辑性强,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认知进行案例选取,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符合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精神。从三维目标的设计与实现来看,设计合理,且实现效果好。知识的推进安排合理,科学性强,容易让学生掌握,且学生的读图技能、交流合作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整节课给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知道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从教学思路上看,教学脉络清晰而又严谨,且对教材原有架构有进行一些微调,如将“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独立成点,使得知识前后衔接更紧凑。这需要对教材的娴熟掌握和很深的教材处理功力才能完成,且在识记方面以数字辅助记忆,“一含义二功能三表现”,“四圈层六要素两相互”,将原本并不好上的一个课理得井井有条,听完之后豁然开朗。

从教学架构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看,各部分知识的演绎都别具匠心,设计精巧。从开篇入题就以绶溪公园一景让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很自然而然从图中跳跃出来,清新易懂。而重点部分整体性的3点表现,每一部分的布局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如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部分,是以学生活动形式进行的,让学生挑出任一个循环来说出物质能量是怎么流动、转换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而地理环境是统一演化过程部分是以莆田为例来分析各要素的统一演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该部分屏弃了课本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例子,优点有二,一是对结论有争议的例子进行屏弃,二是选取了身边的事例,效果更优。

整堂课教学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让学生屏住呼吸来说明大气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想象不喝水不喝汤会怎样来说明水对生物的影响。设问在教师搬一颗树在讲台旁为什么没法长好来引出生产功能。

从师生互动来看,课堂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原因有二,一是环节的设计题目难易适中,且较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过程进行中的 “让学生挑出一个循环来说出物质能量是怎么流动、转换的”,还比如最后的实题演练中反映要素间关系的“清新福建任呼吸”都极为吸引学生的眼球。原因二,老师很注重在课堂内走动式的指导,适时帮学生指点思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从教学效果上看,效果相当好,课堂学生的适时反映及时、踊跃、热烈、准确。随堂检测的检测效果准确率为100%。课后小结部分反映了学生对一节课的整体知识框架了然于心,胸有成竹。且各知识点的展开学生配合默契。

从教师素养来看,教态亲切自然,平易近人,极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板书设计合理简洁,条理性强,版面清晰美观。多媒体手段的辅助运用也恰倒好处。

本节课最突出的优点是:1、教学机具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思路的设计、例子的选取都突破常规,新颖贴近生活,让学生能从乐中学,从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教学思路上,四两拨千斤,以大师手法对教材进行微调,使得效果最优。

对“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评议

授课人:徐欢欢   评课人:林少许

2013515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一组城市景观照片,最后定格在仙游县、莆田市、福州市三个城市(乡镇)的图片上,告诉学生,科学探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观察和发现。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引出城市是有等级大小之分的,不同的城市服务也有差异。

2.案例的选择注重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

以学生所在的仙游县、莆田市、福州市为主,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具有延续性,在下一节城市化中还可以继续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地理审美情趣。

3.探究案例,总结规律

教师提出问题“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让学生阅读讨论,最后师生分析得出,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再提供一些位于资源丰富地区或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图片,进一步加深理解,并且说明,资源、交通等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提升其等级。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且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通过问题“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各种等级的城市在空间上是如何组合的”引出案例──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分布。让学生探究案例,找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城镇级别的关系、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的关系并试着解释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一步步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

3.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都有体现。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案例进行探究,让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且可以获得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4.课堂的主体让给了学生,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对邓广广老师《光的干涉》课的点评

201358日上午第二节)

——莆田二中物理组魏阳青

广广老师的《光的折射》课上较成功。他的语言说理清晰,师生亲合力强,上课效果好。

从课堂知识结构处理上看,本节课的编排较合理的。他先从问题提出开始、再实验探究玻璃砝的折射问题,在实验探究中得出折射率的概念及表达式,最后例题应用。有二个知识点的处理值得商讨:1是相对折射率的概念不必做深入的探究,点拨一下就行了;二是建设有必要在折射率概念基础上、归纳出折射定律的表达式,让学生对折射定律有较容易的把握,单纯用折射率的概念和光的可逆性来理解折射定律显得路子有点弯。

本节课玻璃砝折射的实验探究环节总体效果不错。但实验数据的获取最好让学生来读取;在寻找入射角、折射角数据值之间关系的探究,应该让同学们先猜想可能有什么关系,再分析、讨论各种可能的关系,从中发现正弦值比值是一定的。

广广老师是位新教师,他上课语言优势是明显,课堂亲合力较强,建议在教材处理上做深入研究,他的课一定会上的很好的。

对石雄老师《光的干涉》课的点评

2013517日下午第二节)

——莆田二中物理组魏阳青

石雄老师上的《光的干涉》课很干练,显示出成熟老道又不失有亲合风趣的年青老师课堂风采。

物理课的逻辑严谨、抽象不易懂一直是众多人所认为的,怎么化为物理堂课教学的简单、通俗、易于学生掌握是高中物理老师特别要注重的问题。二中物理组老前辈陈金坤老师退休近十年了,众多的历界学生毕业后对他的教学印象至今是深刻的,有“二中物理”的尊称。陈老师的个人教学独特魅力就在于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物理思维化解,让学生学习物理变化的轻松。

本节《光的干涉》课上得有二大特点: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结构编排十分优秀。从基础的杨氏双缝干涉演示装置开始,先介绍单缝、双缝的作用后用演示实验探究光的干涉条件、双律干涉图样的特点:进而运用干涉的叠加原理探究产生明、暗条纹的规律,以及条纹间距的概念和规律;最后再来比较单色光干涉条纹与白色干涉条纹特点,运用干涉条纹的规律共同探究讨论这两组条纹的比较。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看,整体学生都较能轻松地分析,这也说明这节课是很成功的。

二本节课教学手段在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显示、以及板书中的图样显示三者的结合是很有机,很有效的。这样手段使用时恰是相应知识内容教学时所真正需要的。咱们不能因为开课而上实验演示、上多媒体辅助。但本节课的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以报书的图样三手段结合使用,做得很有效。

石雄老师上的《光的干涉》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是清新的,也是没什么建议可谈的。不错!

物理《光的干涉》一节的点评

执教者:石雄     点评人:郑少华

本节课是物理选修3-4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机械波的干涉现象、特点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分四个基本问题;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简易双缝干涉实验和机械波的干涉理论来逐个突破问题。能够通过已有的规律运用到新的知识探索当中来,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获得新知。总体上紧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思路清晰,讲解到位,课堂顺畅,顺利完成了教师原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增强实验效果,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回答;物理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性和连贯性,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教师再加以提炼和归类,不能将实验探究和结论归纳脱离。增加课堂的容量。

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