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2012至2013上学期第四周评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2-10-11】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函性》
                      授课人:林伟 评课人:陈仁和
林伟师本节课是函数单调性概念课之后的习作课,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一些具体函数的单调性或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他的教学安排以及例题的选用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板书设计合理且条理清晰,在概念回顾时强化了概念的各个要素,理清了单调性判断的步骤。教学语言节奏感明显,教学语言简练、清晰,语调适中,设问方式灵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在融洽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推进,必要时又适时驻足强调,使学生明确了证明单调性问题的步骤以及证明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和注意点,并用反例说明了差错诱发的后果,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下就本节课的一些教学细节谈几点建议,希望林伟师的课堂教学能更加完美。
1、在函数定义域的描述方面,学生写成x[-1,+∞)是否规范 我觉得应规范学生的叙述:函数的定义域为[-1,+∞),两者的含义不同。
2、在不等式性质的应用时错误应用“不等式两边同除以”这句话,殊不知不等式的性质没有“可除性”这个性质,应说成“两边同乘以它的倒数”。
总之,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表现来看,林伟师的教学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层次,只要在一些细节方面稍加注意,林伟师的课堂教学就会更加完美。
 
 
对林秀芳老师一节课的点评
 
第四周高一(1)班林秀芳老师上的是一节练习课,讲评《英语周报》练习。课前三分钟的Free Talk环节,秀芳老师对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做了复述,解释其中的生词短语,使学生充分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拓宽了词汇量,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专业功底。
在单项选择题的讲评过程中,秀芳老师能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题目,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解决难点,而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两大题上侧重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检测学生实际运用语基的能力及对所学语言的运用能力,通过个别提问,全班回答:小组讨论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整堂课气氛活跃、和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总体上说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公开课。
 
             评课人:林晓萍  薛盛兰
                 黄雪琴  陈莉颖
对祁黄骞老师《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课的评课
一、教学三维目标方面:能以新课程大纲为指导,从高二文科班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出发,又结合近几年福建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要求,把三维目标的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既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等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密切关系的能力,还提升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材处理方面:在学生掌握的初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前了解文艺复兴的含义、概况和实质,课堂上重点突出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三个方面内容。并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重点突破薄伽丘的《十月谈》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 体现了教师较强的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方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⑴在分析“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这一问题时,用四段材料引导学生从经济、阶级、地理、现实、思想三个方面归纳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既避免了单纯分析教材的死板和枯燥,又使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拔,学会了怎么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⑵利用多媒体课件资读原著探索问题,通过展示薄伽丘的《十日谈》中的一则故事,通过故事情景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然后围绕故事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既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又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⑶欣赏名画,比较异同,认识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先判断出作品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再阐述理由,较好地检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多媒体操作熟练。值得商讨的地方是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要不要板书 本节课祁老师的课件由“走进文艺复兴”、“探源文艺复兴”和“感悟文艺复兴”三部分构成,使人对课件内容一目了然。但若能再辅以板书:(一)、文艺复兴的含义、概况和实质。(二)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意大利。(三)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四)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则会让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
 
            评课人:梁伟丽、郑海英、林少许
 
对姚青老师一节课的点评
 
本周姚青老师所开的是一节新课——模块II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Using Language.
Step 2 Brainstorm环节,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反应灵敏,回答迅速。在Fast-Hading 环节姚青老师设计一张图表,通过图表,概括全文,使整篇课文条理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大意,并在找出重点句后进行问答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这二个环节设计合理、过渡自然流畅,突出学生主体,教法灵活,有创新。
Language points环节,侧重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词、短语,分析长句、难句。在这一环节中,姚青老师立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短为主轴,初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目标明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语言点的处理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师生互动而大各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整节课气氛活跃而又有序。
本节课的课件制作也很精美,适用教师本身口语流利,板书工整,多媒体操作熟练,基本功扎实。
总体上说这是较为成功的一节课。
             
评课人:林晓萍  薛盛兰
    黄雪琴  陈莉颖
 
927日点课   开课人刘金贞老师
刘金贞老师的这节文言文教学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教师导而弗牵,学生反应灵敏,既重视了文言教学的文言现象,又让文言课堂充满了阅读欣赏的美感。
一、在教学设计上,不仅重视写什么,更重视怎么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如第一段的分析从鲲鹏入手,活动范围有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需凭“六月之息”;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从最大的到最小的,庄子都在说一个意思,万物都要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自由。得出这样的结论:万物皆有所待。那么,自然引出下文,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联系文本内容、作者生平,去体会作品蕴含的哲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二、重视诵读,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形成语感,达到与古人相契合的境界。
古人学习古诗文非常重视“因声求气”和诵读,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方法更为重要。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古诗文流行时的语言氛围和文化环境,如果要体会古人的作品,就必须养成诵读的习惯。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形成语感,达到与古人相契合的境界。在本次课堂上,金贞老师在整节课中始终注重文本的诵读,有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个读、默读,诵读形式多样。
三、“文”“言”并重,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都是建立在对文本读懂的基础上。
     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知,但感悟和体验应该建立在对文本读懂的基础上,所以对文言现象的重视也是本次教学的特色之一。课堂教学有如下环节:给下列红色字的注音、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等。王尚文先生一再强调,一定要“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缰绳”。金贞老师在课堂上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论。
                                  评课人:许家豪李碧莲
                                            2012930
《价格变动的影响》评课
授课人:张彩云   
 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和特点。
 1老师 能从入手。老师 的设计和实践过程完整条理,一环紧扣一环,顺利完成并收到预期效果。该老师上课前准备充分,能吃透教材,课中能一环紧扣一环,有条有理、、、、、、老师如果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课时就会乱了套!因此,上边的优点就可以让大家参考和推广。这谈到的是老师对教材的研究和这节课的设计,但实施所设计和准备的内容,更要看看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因此,另一方面还要衡量教师和学生是否符合主导和主体关系,双边活动是否融洽、活跃。
  
二、老师  入手。本节课有重点和难点,教师能抓住重点,突出并解决难点。若有此缺点,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明确、突出!另一方面,这节课面向中层生的同时兼顾到优生和学困生。学困生都这节课感兴趣,并能在课中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优生对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自如之外,还有所提高和创新。
  
三、 老师  从精神和气氛入手。教师的教态亲切和蔼,让学生乐于亲近和配合。教师能够感染和调动学生的兴致。该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对这节课的各方面调控自如合理,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他们个个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来,师生配合默趣、融洽!
评课人:姚建明、王丽香、林清秀、吴德良
评课人:郑海英、梁伟丽、林少许
 
听了张老师《价格变动的影响》。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注重生活性,选取的材料,展现的教学情景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能够调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把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结合。
二、注重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在呈现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三、注重联系社会热点,把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判断、分析,形成正确的观点。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钓鱼岛之争引起股市波动等)
四、教材知识讲解到位,替代品、互补品这两个概念的处理遵循了由现象引入,师生共同分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这一认知规律。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课文主干知识点的板书,这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差》的教学点评
授课时间:2012928
授课人:郭春梅
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评课人:林秀清、吴德良、姚建明、王丽香
    由于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比较抽象,郭春梅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几个有效的探究活动,循序渐进,巧妙地攻克难点,极大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活动1.提供两张常见的经纬网图(侧视图、俯视图)及太阳光线,要求学生完成夏至日的光照图,一举三得,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又自然地导入新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画图能力。

180° 150° 120° 90°   60°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12:00
A
B
活动2读图完成(1)求出AB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2)标出其它各条经线的时间(3)找出本图中的时间规律

 

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地方时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牢固地掌握时间规律,意识到区时划分的必要性。
活动3先提问学生时区的划分,检测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再展示时区的划分图,结合课本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时区,区别时区与区时,掌握区时的有关计算;最后通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死而复活的彩票等实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地理计算能力。
 
  高二生物 《基因变异》
                 高二(9)班   授课者:柯达珊      评课:王碧兰
   本课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定位合理,条理清楚,循序渐进组织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设计学生进入学习本节内容的情景,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有效的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持了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教态自然,板书合理明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互动良好,老师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了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高一化学 《气体摩尔体积》
           高一(3)班   授课者:林少林     评课:王碧兰
    这节课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形象,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结构合理、内容安排有序,时间、节奏控制得当,能够充分运用教学媒体,教学仪器。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执行任务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教师""的要求为学生""的需要。讲练结合,老师适当的参加各组的学习,及时纠正错误,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化学评课稿《物质的聚集状态》
讲课人:林少林      评课人:黄云鹏    2012.09.26
本节课林少林老师通过计算1mol一些物质的体积引入,让学生分析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影响固态、液态物质和气体物质的主要因素及原因。从而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标准状况(STP)下,气体摩尔体积。接着让学生自主分析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 )之间存在的关系,进一步推导出阿伏伽德罗定律及适用范围。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林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同时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在教学手段的准备上,能理论联系实际,吸取其他老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从分析影响物质体积大小主要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调动探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语言简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让学生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课堂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思想符合时代要求,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谨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总结。同时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将多媒体的应用和课堂实际合理协调,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1、教学语言的设计上,应准确表述相关化学概念,合理地解析相关化学原理。
2、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发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习题检测,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师生双边活动较少,教师提出问题及见解不够新意,在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二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点评
授课教师:邓广广 评课教师:郑少华
一、本节课的特点
    本节是学生学习完“电场”内容后的一节重要的习题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加速、偏转、反复运动等)的特点以及解些类问题的方法,通过几道典例的分析,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利用题中条件的变化较好地扩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懂得通过本节的学习获得了那些知识和掌握什么物理解题方法。整节课气氛热烈、活跃,注重物理学科素养;师生互动频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达到了本节教学目标。
二、教学建议
教师在适当引导、启发下,应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观点。要注意本节方法的小结,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增加课堂的深度和广度。